Javascript is required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自行車道步道

魅力行程


優遊繽紛吉安.拾取幸福時光

花蓮縣兩大景點七星潭與鯉魚潭所構成的雙潭自行車步道,均通過本鄉最美之處,除此之外,本鄉另行建構了環鄉自行車道網絡,讓鄉民盡情享受休閒浪漫的鄉野風情。

區內的白雲步道、楓林步道、日光 / 向陽步道平緩且景緻極佳,生態豐富,更能俯瞰花蓮市與吉安鄉平原風光,成為假日出遊的首選。


田園步道慢旅行
路線:吉安水利生態步道西寧寺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初英親水生態公園蓮城蓮花園楓林步道白雲步道
沿著百年水圳輕騎慢遊,漸漸趨近昔日的移民村,近一世紀的城鄉圖像,也隱約在心中成形。一路延伸到初英山腳下的干城社區綠色廊道,特色民居、美麗的牧場風光,也正發出鄉野的呼喚。若想登高望遠,輕鬆走一趟楓林、白雲步道,在清爽微風中,俯瞰田園聚落,體驗穹蒼下的山海美景,感覺好極了!
樂活單車小旅行
路線: 親水線自行車道吉安溪出海口濱海線自行車步道洄瀾灣廣場AMIS海祭廣場光華一街田園線自行車道
選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騎單車漫遊吉安鄉,延著百年水圳,行經花蓮美麗的濱海,聽著陣陣浪濤聲,轉入田園線自行車道,穿過畝畝青綠的農田,感受吉安純樸的風土人文,渡過悠閒的山海時光。
山野登山健行—攀登初音山
路線:親水線自行車道吉安溪出海口濱海線自行車步道洄瀾灣廣場AMIS海祭廣場光華一街徒步或行車約1.6公里至翠堤橋白雲步道終點(起點)慶豐村翠堤橋或續行楓林步道
初音山是吉安鄉的堅實靠山,每日抬頭便見其高聳翠綠巍然樣貌,多麼陌生卻又多麼地熟悉,海拔906公尺在山岳界位列小百岳編號第88,望遠山而力行,藉著登山活動砥礪心志,登高望遠,展現出一鳴驚人的氣勢。
登峰造極始於足下,讓我們一步一腳印攀登故鄉山岳,俯瞰吉安山海天地,登峰見證源自內心奮發的誓言,徒步完成攀上吉祥安康的高峰。
山野登山健行—沿山步道
路線:慶豐村翠堤橋白雲步道終點(起點)出發徒步或行車約1.6公里至三岔路口三岔路口出發徒步3公里,約1小時至華林園華林園登山口出發徒步約40分攻頂山頂停留20分循原路下山至白雲步道三岔路口至明義六街38巷結束。
楓林、白雲、日光、向陽這四條步道,猶如串起初音山腰的一條翠綠廊道,行走在山邊田野間,漫步在楓林小路裡,海際天邊白雲朵朵,向陽日光照耀吉安。
楓林步道沿途楓樹林立,有多處觀景平台及涼亭,居高臨下的視野,美景盡收眼底,是俯瞰吉安遠眺太平洋最佳地點。
白雲步道景觀為高大的樹蕨、懸垂的藤蔓,流露熱帶雨林的氣息;蓊鬱的山林,時而晨霧縹緲,彷彿罩上清柔薄紗。
日光步道坡度平緩,徒步其間享受清晨和煦的日光,午後散步也悠閒滿溢;油桐花開時節,落花鋪滿地面,宛如白色花毯;春夏交替、螢火蟲戀愛的季節,還有牠們飛舞、閃爍的星光。
日光步道的盡頭就是向陽步道的起點,順山勢而上,線條分明的稜線和村落恍若世外桃源,每過一個迴頭彎,視野就更開闊,每當山櫻花開綻放之際,漫山遍地簇簇桃紅。
行走海岸線—海岸山脈洄瀾灣(公車、徒步)
路線:搭往靜浦或成功的海線公車至七七高地站下車徒步15分鐘到達七七高地舊軍營房返回台11線公路往花蓮大橋方向行走慢行大橋至吉安鄉光華河岸自行車道濱海線自行車道洄瀾灣廣場化仁海堤洄瀾橋至武聖宮公車站搭公車返回市區或續行南濱公園。
由花蓮市區搭公車前往七七高地,向北眺望中央山脈與太平洋間的平疇沃野是遊子眷戀的故鄉,海天一線的遠方朝陽露出了曙光,海水拍打洄瀾灣激起澎湃的浪花。
洄瀾海灣南側為國家級花蓮溪口重要濕地,花蓮溪出海口處之河口形式海岸自然濕地,具有陸域、河川與海域三類不同環境,本濕地成為東部候鳥與過境鳥重要中繼棲息、繁殖地,係臺灣重要野鳥棲地。
以搭乘公車方式往返遊程起訖點,順著本鄉海岸線,徒步漫遊感知生態,一步一腳印用心深呼吸與大海融為一體。
騎行海岸線—從水圳到海洋(自行車環繞吉安鄉)
路線:吉安鄉公所親山線自行車道初音線自行車道水利生態步道華隆護岸五十甲步道干城社區綠色廊道田園線自行車道光華河岸自行車道或騎過花蓮大橋至鹽寮村嶺頂後返回光華河岸自行車道濱海線自行車道洄瀾灣廣場化仁海堤洄瀾橋親水線自行車道吉安鄉公所
位於木瓜溪畔初音山下的干城村是灌溉吉安良田美地的吉安大圳之濫觴,承載著阿美族與日本人歷史糾葛的七腳川溪潺潺向東流去注入太平洋,花蓮溪匯入木瓜溪後河海交會的波瀾,形音似洄瀾,衍生為花蓮之名。
現今此處的彎月形海岸-洄瀾灣,已成為單車客必訪的太平洋絕美秘境,沿線上吉野郵便局石雕,提示了我們此處尚有日本移民村、臨港線鐵道的故事;阿美族青年歡悅的石藝造型,示意著口傳歷史中千年前阿美族祖先上岸的地方。
環繞吉安涓滴之水,被不辭細流的海洋納入,這裡有國家級濕地景觀,是守護海洋生態的起點,這裡是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的發祥,是去憂懷古面向海洋發展的跳浪。
來吧!沿著吉安親山、親水、濱海自行車道,穿越水圳、田園,體會海洋之源,陸地之始,海陸交融、人文與自然合一的在地生活故事。